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关于我们 > 新闻中心 > 企业新闻

【征文】中秋情怀

作者:李凯华 发布于2012/9/18 23:21:24

 

我在农村长大的,小时候总盼着过节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。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,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;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,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,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;或许两者兼而有之。总之,过节最忙的是大人,但忙归忙,仍有一种心情的放松。当然,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孩子。

 

春节的时候,虽然恰逢农闲,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。惟独中秋,给人一种收获的欣喜,一种心境的安歇,一种特别的感恩。后来想起来,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。

 

我喜欢中秋的情怀。那既是收获的积蓄,又是收获的开端。说她是积蓄,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。说她是开端,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,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。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,才会有这种情感、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。

 

我喜欢中秋的情怀。圆圆的月光之下, 圆圆的月饼,烟台苹果熟了,莱阳的鸭梨、马陆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。月光下,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,谈论收获的话题。一边赏月,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。实所谓: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。

 

我喜欢中秋的情怀。中秋吃月饼必不可少,而我们家的包子更有特别意境。 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包子吃。妈妈做的包子外观上,很大,面是夏收的新鲜小麦磨成的面粉,包子馅有萝卜肉的、白菜肉、芸豆肉、韭菜鸡蛋的。新做出的包子,热气腾腾,香气扑鼻,且柔软可口,适合老年人,一种过节的气氛随着那热腾腾的蒸汽弥漫在空气中。新出的包子一定是要给家里的长辈先品尝的,并赠送给街坊四邻,感谢他们一年里的帮助。

多少年过去了,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,各种瓜果一应俱全,但是还是喜欢妈妈做的包子。虽然没月饼那么多样好看,那么有意义,但那寄托了小时候的怀念,寄托了全家对好日子的感恩。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,总要吃上两大个,觉得好香、好幸福……。

 

我喜欢中秋的情怀。因为从餐桌上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,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。 你看,农家餐桌上,除家禽肉类,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,越来越多的餐桌上,出现了各类肉类、蔬菜和海鲜。 “无酒不成筵席”,喜庆的日子,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。过去,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,现在各种国产名牌白酒、啤酒、红酒等国宴酒也堂而皇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。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,百姓日子的红火。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,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,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。

 

我喜欢中秋的情怀。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,新的体验,新的收获。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,品味生活的哲理,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。

 

中秋节和国庆节就要到了,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、更明,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,我的家乡愈加美丽、富饶;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、昌盛。或许,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。